村民口中的“自家人”

——记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英吉沙县第四中学驻乌恰镇巴格艾日克村第一书记 张良义

日期:2023-06-20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指明了方向……”近日,英吉沙县乌恰镇巴格艾日克村第八期“农家大院微党课”,在老党员图尔荪·依明家的庭院中开展,工作队员、村干部、村民党员等围坐在一起聆听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英吉沙县第四中学驻村第一书记张良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大家一起谋划发展大计。

2021年1月驻村后,张良义走村串户访民情,精准发力带队伍,想方设法促增收,当好强村富民“排头兵”、服务为民“勤务员”,让巴格艾日克村焕发新活力。


技能培训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始终保持村干部队伍“一池活水”,张良义指导村“两委”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将6名表现优秀的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库。结合个人特长和岗位需求,制定结对帮带、参学培训、实岗锻炼培养方案,帮助后备力量在实践中不断提素质、强本领。

24岁的布海丽齐·图尔荪有想法、有干劲,热心村级事务。张良义与村“两委”商议后将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张良义主动与她结成帮带对子,从政策理论到工作实践,张良义倾囊相授。2021年底,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布海丽齐成长为村党支部委员。

针对村干部理论水平不高、政策把握不准、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张良义创新开展“农家大院微党课”活动,把学习场所搬到农家大院和田间地头,重点在政策理论、产业发展、法治教育、民族团结创建、困难诉求化解等方面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

巴格艾日克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依靠种植业村民增收缓慢,如何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是张良义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市场调研和入户走访,张良义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采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方式,带领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增收。

“张书记,你帮我申请的8万元致富贷到账后,我又买了13头牛,在技术服务队的帮助下,16头牛个个膘肥体壮,每只能卖2万元。”村民阿不都瓦依提·托合提掰着指头和张良义算着收入账。

阿不都瓦依提是村里的养殖示范户,也是致富带头人,曾经的他可不是这样。两年前,他仅靠两亩薄田和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在张良义引导下,他参加了村里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主动申请贷款发展养殖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指导养殖

为提高养殖户科学养殖水平,张良义和村“两委”邀请县乡畜牧技术人员到村为村民传授冷配、育肥、饲料配比、疾病防治等技术,组织养殖能手成立技术服务队,为养殖户畜牧养殖保驾护航。同时,组织村民到周边大型养殖场,实地观摩学习,增强养殖致富的信心,并积极为49户村民申请230万元小额贷款购买肉牛。如今,在示范带动下120余户村民加入养殖行列,肉牛存栏3500余头,户均年收入3000元。

就业是民生之本。村里很多年轻人想创业就业,但苦于无就业技能而赋闲在家。张良义联系县技工学校专业老师到村开办餐饮、缝纫、电工、家电维修等培训班,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他和村干部多方奔走,与县域企业、用工单位达成协议,为25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2000元。

村民排孜古丽·阿不都瓦依提搭乘就业技能培训这班“顺风车”,快速掌握服装设计、裁剪、制作技能,在村内经营一家制衣店,月收入7500元,还带动3名妇女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

此外,张良义还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30余万元,对低产田统一规划整合,将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培育蔬菜设施农业作为村民增加收入的突破口,与各大商超、农贸市场签订长期购销协议,订单种植400亩辣椒、300亩大蒜、40亩拱棚豇豆,145户菜农户均年增收3000元。

凭借着一股子真心为民的闯劲、韧劲、拼劲,张良义带领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越走越稳,真正成了村民口中的“自家人”。(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黎霞 供稿)

村民口中的“自家人”-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