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学习与交流
  5. 详情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 以政治过硬为标准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

日期:2023-02-07
来源:徐小莉
【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毒教材”对青少年的影响,严重阻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直接影响了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背道而驰的,是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颠覆,严重危害我们的国家安全。

教材问题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毒教材”的危害及其深刻教训不能忘记。据涉疆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公开披露:新疆2003版和2009版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大量宣扬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内容,侵蚀新疆基础教育长达13年之久。“毒教材”进学校、占课堂、毒害青少年,其目的是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统一,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心十分险恶,其本质是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意识形态阵地。教材的政治导向至关重要,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必须把政治过硬作为教材建设和管理的首要原则。

一、教材建设和管理事关立德树人的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着眼“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材建设和管理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国家加强教育教学教材建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课程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的重要措施。加强教材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有力的教材体系支撑”,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来统领党的教育方针、指导教材建设、突出政治标准是高质量教材建设的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为此,党中央反复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二、教材建设和管理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系统反映学科内容,并且充分承载中华文化、人类文明、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教育教学载体,是党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和国家意志系统化的具体体现。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教材建设工作要体现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教学理念的统一,其中政治性处于第一位。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等多方面关系。合格教材应当充分体现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应当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建设者必须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培养更多爱国有为、担当奉献的新时代好青年。

有远见卓识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人;有宏伟抱负的执政党总是善于把思想和组织的根基厚植于青年群体中。要将伟大建党精神等红色精神谱系融入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自信自强,坚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自觉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树牢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教材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教育的方向不偏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教材建设必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意志,才能保证教育让人民满意,才能保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决心、信心与行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人才。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教材建设和管理在内的教育工作,都必须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红色精神谱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一切偏离这一目标任务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必须坚决纠正。

四、教材建设和管理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

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青少年的思想侵蚀和毒害时有发生。

    因长期生活在和平年代,现在的青少年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人生阅历十分有限;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的青少年,其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担负着将“中华民族的骨气、伟大建党精神等红色精神谱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时代重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条的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在谈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特别强调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教材建设者要“坚持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握各族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强化责任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决与一切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与一切扭曲、抹黑中国共产党、污蔑中华民族历史的组织和行为作斗争,与一切妄图分裂祖国、颠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组织与行为作斗争。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向学生们提出了著名的“南开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要教育广大青少年:如今的和平盛世和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人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伟大胜利。当时,美国人认为中国人不敢出兵。但这一仗,中国军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拼出来的底气和尊严,充分验证了毛泽东主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论断,也使得美国人在后来的侵越战争中不敢将一枚炮弹落到距中国边境线40公里以内的地方。要将这些体现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内容充分体现在教材之中,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心灵与血液之中。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荣光的内容必须永远保留在我们的教材之中。

五、教材建设和管理必须强化顶层设计

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任务的基础。应当尽快完善教材建设和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教材建设和管理行为,健全法治监督体系,注重规范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衔接、注重构建育人体系、突出中华文化引领,确保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沿着法治轨道推进。

一要依法开展教材建设和管理,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政治不合格的教材,既违被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因此,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必须严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准确贯彻课程标准各项要求。

二要不断完善国家教材建设制度,严把教材建设关,严格教材零差错责任制,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开发智能审核程序,坚决守护教材在受教育者心中的神圣地位;加快推动教材审核制度建设,做到“凡编必审、凡选必审”。教材审核应提级审核把关,严守教育阵地不被侵蚀,坚定不移地擦亮教材建设的鲜明政治底色。

三要必须打造政治素质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教材建设和管理者队伍,持续加强引导学校和教师甄别教材质量特别是政治关的能力。

(作者系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研室高级教师)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 以政治过硬为标准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 -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