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学习与交流
  5. 详情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浅析

日期:2023-10-27
来源:王政豪
【字体: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的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为党的建设明确了方向,也为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指引。

一、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在努力思考并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具有历史继承性。进入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具有时代创新性。

(一)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继承性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命题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之前并没有明确提出,但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主题却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自《共产党宣言》诞生之日起,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提出“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政治目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就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使命,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提供了依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就开启执政实践的探索,到延安时期边区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再到整风运动,都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积累了实践经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为党全面执政、建立新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引。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实践,党的八大初步总结了党执政的经验,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初步探索。改革开放以后,在总结过去执政经验的基础上,继而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1980年2月,邓小平指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我们着重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党的建设主要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在党的历史上,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以来都是贯穿于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具有深刻的历史继承性。

(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创新性

在“长期执政”的目标驱动下,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代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为及时破解这些难题和困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党的建设。十年来,我们不忘初心再出发,牢固树立使命意识,不断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一系列措施,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在长期执政过程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原点”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期执政”这一问题反复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提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他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我们党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政治前提。

国家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承载起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脱离人民,就是对我们党执政根基的破坏。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进入新时代,我国在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这也意味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涉及范围大,要更好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就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让改革成果属于广大人民。

(二)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密切相联。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理论角度出发,党的领导对于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效能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只有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才能把政治效能转化为长期执政的政治力量。

(三)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逻辑

在推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的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成为彰显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杆”。从理论角度出发,科学执政是指在对整体客观规律的把握基础上,升华出的一种科学执政方式;民主执政是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基础,即执政为民;依法执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来执法行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互为表里,科学执政的实现又是以坚持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为条件,三者相互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始终坚持筑牢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

党的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实践并逐渐丰富的一套完整制度体系,极具科学性与优越性。

要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坚持不断推进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发展更加具有活力,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经验启示

历史经验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深刻的启示。作为百年大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高度关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对党的建设以及历史经验的总结。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理论基础。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追求真理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重视党群关系,始终确保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保持肌体健康。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循序渐进开展常态化党内集中教育,着力解决我们党内存在的一些“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常态化开展纪律巡视和纪律监督,坚持讲政治、立规矩。坚持腐败零容忍,构建更加科学的反腐、防腐体系,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从而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革命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探索出一条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康庄大道。

(三)要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为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传播党的核心价值,牢记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党的精神风貌,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才能在未来的风险挑战中披荆斩棘,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目标。

(四)要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我们党长期执政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无论是我们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还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要始终坚持执政规律的研究与遵循,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时刻牢记党的执政使命。要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略,健全执政体制,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五)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党群关系

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构建良好的党群关系。良好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构筑党和人民群众的同心圆,领导各族人民群众形成巨大合力,就要坚持构建更加和谐的党群关系。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命题和“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建设要求不断提高。实现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目标对党的建设要求是全面的,标准是严格的。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逻辑主要是以人民为中心、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政党形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五个主要方面出发,并贯穿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线之中。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而更好推动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浅析-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