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学习与交流
  5. 详情

“敢教日月换新天”——写在新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之时

日期:2021-01-04
来源:祝谦
【字体: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诗经·大雅》中记载的这个诉求,表达了我们先祖朴素的底线欲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求只是有吃、有穿、有住的安宁生活。“往事越千年”,这“八字民生”,穿越历史的长空,成为世世代代的痛楚和纠结。“小康”,仅是一个憧憬。

贫困,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普遍性的重大难题,消除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梦寐以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美好理想。因为无果而终,留下扼腕叹息。

斗转星移,“换了人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担起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摘穷帽、挖穷根、奔小康。

接续“小康”美言,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一句朴实无华的口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在党的十九大记者见面会上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脱贫、致富,两个目标实现,精准到“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这等魄力、这等决心,气盖山河,历史上何曾见过?!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长存心中的一句古语,也是共产党人的共同心声。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党中央庄严宣示:“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总攻”,是攻坚的宣言书,战斗的冲锋号,决胜的动员令。我们在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又遭遇新冠肺炎的汹汹来袭,加之新疆是反恐怖、反渗透、反分裂的前沿阵地,也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必须统筹兼顾,“弹好钢琴”,不能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任务艰之又艰,担子重之又重。自治区着眼全局,从全线展开、全面胜利、全部丰收谋篇布局,精锐尽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书写新时代新疆2500万人民共同的精神史诗。

新疆的扶贫攻坚,“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画卷是这么徐徐展开的。

我们知道,干好任何一件事情,必须明确目标,确立标准。扶贫攻坚的目标和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这是底线任务,也是核心指标,是我国现阶段发展实际。必须坚持这个标准不偏离,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脱贫成色,也不调高标准吊高胃口、超越承受能力。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明确后,面临的是理清思路。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脱贫攻坚的思路是精准。从精准识贫到精准扶贫再到精准脱贫,把精准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坚守“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是个系统的大工程,操作起来“怎么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体现在扶贫对象身上,就是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全国推行的是“五个一批”方法(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新疆结合本地实际,增加了两个“一批”: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

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扶贫攻坚,重点是异地搬迁。新疆大地,皑皑雪山、无垠沙漠、茫茫戈壁,与其相伴而来的,是摆脱不了的贫困。一些群众世代生活在雪寒高原、沙漠深处、山区腹地,荒漠化、盐碱化、沙化严重,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发展条件极度受限,有的地方甚至近乎封闭,加之地方病高发,一方水土已经养不好一方人。尤其是新疆的南疆四地州,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占到“三区三州”的一半。难中之难、硬中之硬的异地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自治区坚持搬迁安置与脱贫发展并重、政策供给与监督考核两手抓,围绕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问题,狠抓政策设计、工作指导、资金供给、后续扶持、督促整改五个方面的工作,成效显著。新疆已将全部4万余户、16.92万人向城镇郊区、产业园区、人口集聚区的149个安居点实现了有序转移搬迁,入住新家的各族农牧民过上了稳定、安宁、幸福的新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一场全民之战,众人拾柴火焰高,重在左右联手、上下同心。新疆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对口扶贫、定点扶贫、援疆扶贫、先富帮后富扶贫、兵团帮地方扶贫、干部包联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格局形成,各民族就能在共融、共居、共学、公事、共乐、共创、共享中,凝聚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极大地增进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脱贫攻坚中,丝毫不能懈怠的,是给贫困群众建立信心。所谓“脱贫”,问题的本质其实还在于究竟“脱”什么又“扶”什么。百年大计,应该在扶观念的“贫”和思路的“贫”上下功夫。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是扶“贫”还是扶“志”、扶“智”?

客观地说,扶贫不只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更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人穷志短、不思进取、观念落后、被动依赖、“等靠要懒”、思路闭塞、随波逐流……断“穷源”、挖“穷根”,必须抓好这件韧性的工作:彻底转变这些观念,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扶贫“输血”才可能起作用,产业“造血”才可能有未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兴业,美好梦想才能照进现实。

扶贫攻坚与其他工作一样,加强领导是关键。

领导挂帅,率先出征,是取胜的先决条件。新疆的做法是: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双组长”,62名省级领导联系35个贫困县,最后摘帽的10个贫困县由24名省级领导担任AB角,轮流坚守督战。省级领导上阵发力,省地县乡村五级书记用命,“四梁八柱”挺立,千百支队伍合围,百万贫困人口奋起,上下同心,天山南北唱起奋斗之歌,南疆四地州掀起“摘帽”高潮。到2019年,292.32万贫困人口脱贫,3107个贫困村退出,25个贫困县摘帽。

2020年要攻克的堡垒是:最后10个“铁帽子”贫困县。摘“铁帽子”用“铁军”。自治区作出决策:第一书记派强将,驻村队员派骨干,优化队伍派精兵,致富队伍派专家。2134个深度贫困村的驻村工作队,15170名队员,1289名县处级及县处级后备干部任职第一书记,扛起政治责任,帮到点、扶到根,尽锐出战,只争朝夕,与“觉醒”的农牧民一道,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精神,万众一心,闯关夺隘,遍插红旗,于2020年11月14日迎来“一唱雄鸡天下白”的高光时刻:新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

世界的脱贫,重点看中国;中国的脱贫,重点看“三区三州”,“三区三州”的脱贫,重点看新疆;新疆的脱贫,重点看“南疆四地州”。如今,重中之重传捷报,“万方乐奏有于阗”,全国亿万人民理所当然为它欢呼!

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放眼新疆大地,“遍地英雄下夕烟”;聆听天山南北,山欢水笑动地歌。扶贫攻坚的胜利,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发展,新疆涌现了一批核桃之乡、玫瑰之乡、红枣之乡、石榴之乡、万寿菊之乡……的产业集群;果园村、鸽子村、兔子村、养驴村、养鸭村……以“一村一品”的方式显现;便民服务的各种加工厂:铁器厂、木器厂、乐器厂……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创新发展的工业园区:馕加工园区、电器生产园区、纺织园区……处处虎虎有生气;遍地开花的手工作坊,星光灿烂的搬迁小区,功能齐全的乡镇医院,校舍簇新的幼儿园、小学,红顶闪光的安居房,村有路灯,家有光纤,入户有自来水,做饭用煤气……真可谓“当惊世界殊”!

难怪海外媒体不吝用了这样的褒奖之词来报道:“这是消除贫困的历史上最大的飞跃”“书写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中国的减贫进展具有全球意义”“中国对全球消除贫困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地欢歌,普天同庆。但“战斗正未有穷期。”我们认识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疆脱贫攻坚的胜利成果,不仅是几百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超越贫困线,也不单纯是一个个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一栋栋搬迁楼房的拔地而起,而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组织财富的积累和升华,只有把它保留好、继承好、发挥好,我们才能少犯或不犯错误、才能继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支长期不走的工作队,落实“蹲得实、驻得稳、帮得好”的要求,取得社会稳定和脱贫致富双成功。要把五级书记一起抓大事的组织领导体系、派驻第一书记的做法、“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七个一批”的帮扶方式、“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脱贫过渡期政策等,形成永不消逝的扶贫攻坚精神,贯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防止各类返贫现象的发生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作为重要的经验支撑。

应该看到,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摘帽后,我们还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美好生活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空洞的许诺,也不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不能有任何虚假、搞任何形式主义,必须实实在在干出来,用真实成绩体现出来。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扑下身子埋头干,一项一项抓,一步一步走,以点带面,解决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攻克影响质量的疑难问题,提升前进道路上的速度问题。从而,有力激发宜将剩勇不止步,磅礴向上再发力的精神。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今后的“路”怎么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思维”,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指引。

以战略思维谋划大局。党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疆制定战略目标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要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拥护”。只有战略思维清晰,新疆创新发展的谋篇布局才能精准到位。

以创新思维开创新局面。扶贫开发是个老课题,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后,出现“众人共有之意,入此手而独超;众人共有之情,出此笔而独隽”的景象。其独超、独隽之处,皆为创新思维。扶贫攻坚“六个精准”的原则、“五个一批”的方法、“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制、“三位一体”(专项、行业、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创新创出了新局面。新疆正是以此为遵循,结合自身实际,扬长避短取得成就的。

以辩证思维解难题。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作,要一分为二、要统筹兼顾,要突出重点,要善于牵住“牛鼻子”,要“弹好钢琴”、要以点带面……新疆突出抓了“南疆四地州”,有效发挥了对口援疆单位的优势,把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扶贫与扶智结合,补足“造血”功能不强、“输血”通道不畅、“腰板”硬度不够等短板,使扶贫工作事半功倍。

以法治思维固本扬帆。新疆“治乱”“治穷”,必须依法行事,把问题纳入法制轨道。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切实在法治的轨道上处理问题、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真正解决好社会稳定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使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引导群众遵法守法,树立文明新风。

以底线思维确立人民利益。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旨归所在;共享,是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党的宗旨和纲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让人民真正走到“中心”的位置。

扶贫攻坚的胜利,奏响了世界风云激荡中铿锵的时代乐章,书写了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最成功的鸿篇巨制,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我们站在“十三五”辉煌成就的基点上,将意气风发奔上“十四五”的进程。只要我们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迎来的将是:九万里风鹏正举,新征程一路凯歌。

新疆,摘下贫困的铁帽,斩断“穷”“乱”的绳索,面貌正焕然一新。站在祖国西部高地,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千年梦圆今日始,美好明天入怀来。

(作者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敢教日月换新天”——写在新疆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之时-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