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国家4A级景区——白桦林森林公园就在喀英德阿热勒村。
16家民宿,喀英德阿热勒村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增收。
56户村民发展种植,60余户村民发展特色养殖,就业增收两不误。
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数据,对于哈巴河县人民检察院驻库勒拜镇喀英德阿热勒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赵小彬来说,却是一串串解锁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密码”。
2020年12月,赵小彬来到了喀英德阿热勒村。守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如何让大家富起来,这是他来村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豆丰收
赵小彬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入户走访,收集村民发展意见建议,多次邀请哈巴河县“温铁军”工作室成员到村调研,决定依托村临近白桦林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以及优质丰沃的黑土地资源,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将喀英德阿热勒村打造成“白桦岛生态村”。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驻村伊始,赵小彬和村“两委”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先后争取乡村振兴、援疆项目等资金6200万元,建设村道11公里,绘制白桦林文化墙1.2万平方米,栽种花草树木2万余株,完成全村自来水入户、污水一体化管网铺设、主巷道电缆下地和庭院外立面改造,以及农户庭院“三区分离”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原本闲置的村集体资产改造为4000平方米白桦岛艺术营地,新建1家轻奢民宿,2022年接待游客2000人次,为发展旅游打造了样板间。
在村集体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到发展乡村旅游增收致富的行列,村民马传军就是其中一员。在赵小彬的帮助下,修缮房屋、整理庭院、办理手续,很快马传军把自家的小院改造成了“七郎山庄”农家乐,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很多游客,旅游旺季月收入5万元。
“在赵书记的支持下,村里设施完善,村容整洁,游客都喜欢到这里打卡,今年我家依靠旅游就挣了5万元,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看着纷至沓来的游客,马传军乐呵呵地说。
如今,村里开办民宿16家,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300人次,户均年增收2万元。
发展旅游带来的甜头,让赵小彬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脚步更加坚定。他清楚,多产业均衡发展才是撬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杠杆。他指导村委会成立白桦人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合作社负责提供农资、技术,负责农副产品销售,引导56户村民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建立千亩花芸豆、黄豆、土豆种植基地和百亩蔬菜基地;鼓励60余户农户家庭式养殖多胎羊、红嘴雁、土鸡、鹅等5600余只,带动季节性务工50余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
游客休憩
“我现在负责管理蔬菜基地,每月收入5000元,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感谢赵书记为我介绍这么好的工作。”村民梁宝开心地说。
“神机妙算、精打细算、能写会算……”村文化广场举办的大蒜创意美食品鉴会上,“蒜”成语接龙节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蒜香鸡翅、蒜烤肉、蒜泥塔巴馕、蒜香土豆泥塔可等各种以蒜为主料的美食也刺激着现场游客和村民的味蕾,让大家直呼过瘾。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赵小彬和村“两委”挖掘32名文艺爱好者充实到文艺队、舞蹈队,引导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小品、舞蹈、相声等节目,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组织开展“生态农耕节”“大蒜美食节”“返乡人才庆中秋”“硕果累累庆秋收 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活动13余场,村民有了展示才艺和实现梦想的舞台,既为文旅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也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实干担使命,奋斗正当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村里已经与12名艺术家签订了协议,将开办画舫、书屋等文创体验店,让喀英德阿热勒村不仅有‘晴耕雨读’的田园生活,更有诗和远方。”展望未来,赵小彬充满信心。(阿勒泰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宝尔江·叶尔肯别克、马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