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地融合促就业 特色种植助增收

——记兵团第二师驻且末县英吾斯塘乡吐排吾斯塘村工作队

日期:2023-01-31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我们村近几年红枣增收乏力,产业结构单一,工作队来了之后,帮助我们拓宽增收路、促就业,生活越来越好。”且末县英吾斯塘乡吐排吾斯塘村村民亚森·图尔荪的一席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兵团第二师驻村工作队为建强基层组织与村干部结对互助,采用轮值互学的方式,以农牧民夜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提升班、党员远程教育学习等为抓手,促进村干部提能力、转作风,点燃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了解养殖情况

为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将2名优秀村民小组长、1名致富能手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确定发展对象4名、接收预备党员2名、按期转正党员3名,党员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吐排吾斯塘村人均耕地少、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工作队和村“两委”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以红枣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为主、特色种植养殖为辅,推行“林上红枣+林下种殖养殖”立体式农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科学的管理技术是红枣提质增效的关键。”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唐丽霞很清楚这一点。工作队帮助村民转思想、定方案、教技术,邀请第二师农业技术人员从树苗栽培、盛果期管理、衰老期嫁接的枣树分期管理对村民进行全面培训;重点推广枣树的间伐、间移种植新模式,减少病虫害,解决枣地缺乏营养、过于密植等问题,红枣提质增效效果显著,红枣商品率提高10%左右。

枣园疏密移植后,通风透光条件大大改善,工作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引导村民在枣园套种胡萝卜、土豆等作物,亩均年增收5500元;指导32户村民林下养鹅297只,每户年增收1500元,并为枣园提供优质有机肥,实现种养“双赢”。


培训红枣种植技术

同时,工作队组织枣农140余人去临近的37团参观学习,开展简化红枣栽培技术培训3次;联系派出单位资助1万元购买有机化肥,免费发放给困难家庭;争取项目资金23.6万元,修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红枣晾晒场。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红枣品质、产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可达到亩产400公斤,家里10余亩红枣地还套种了胡萝卜,今年预计收入6万元左右!”村民吐尔孙·麦提托胡提说。

村里的红枣产业“红”了起来,工作队又把目光转向了养殖业,积极申请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222.8万元,打造了占地213亩的养殖小区。

走进养殖小区,村民阿卜杜凯尤木·喀迪尔正在打草、喂养,忙得不亦乐乎。今年3月,工作队组织党员干部帮助村民统一搬迁,阿卜杜凯尤木的70多只羊和3头牛被搬迁到了养殖规划区。

入驻养殖小区后,我感受到了现代畜牧业的优势,我要向工作人员学习,提高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阿卜杜凯尤木高兴地说。

兵地一家亲,融合共发展。工作队发挥派出单位优势,依托毗邻37团的区位优势,携手37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共同举办民族团结教育月、端午节等文艺演出4场次;开展手工艺品展和文化下基层等活动,丰富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兵地文化在互相交流中深入交融。

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作队积极搭建兵地用工交流平台,吸纳农民转移就业,与37团保持长期务工合作,不仅解决了37团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还增加了本村村民收入。近年来,实现劳务就业交流约3万人次,人均月收入3500元,实现了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我们会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在文化、就业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兵地融合发展,不断提高种植和养殖水平,让村民增产增收。唐丽霞自信地说。(巴州访惠聚办公室 任丽萍、热孜玩古丽·司马义、唐型军 供稿)

兵地融合促就业 特色种植助增收-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