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为民 引领乡村振兴路

——记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乌日木则格得村党支部书记吴冬

日期:2022-11-30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造型别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房前屋后的绿植点缀,别具特色的景观小屋,村民们在合作社里开心地劳作,大型农机在田间收割,勾勒出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乌日木则格得村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美丽画卷。

乌日木则格得村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村庄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常年在博州倒数。而这一切的改变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乌日木则格得村党支部书记吴冬。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吴冬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通过支部定向、书记领“飞”、党员带“飞”、群众齐“飞”的方式,初步形成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上任不久,吴冬就遇到一场“硬仗”。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拆除老旧危房,本来是件大好事,可是要改造村民张胜家时,老人说啥也不同意。村干部去一次、两次不行,博乐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劝导也没成,吴冬就带人上门做工作,也不听。怎么办?吴冬又请来老人的亲戚当说客,还是不行。

入夜,忙活了一天的吴冬睡不着:别的村民都说通了,张胜这一关过不去,等于前功尽弃。思来想去,他就每天晚上到张胜家做工作,爷俩聊着聊着,时而红脸、时而开怀大笑。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张胜抵触情绪也渐渐消除。

经过不懈努力,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里先后改造修建村级公路5公里,危旧房屋改造120余户,争取50万元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彻底解决了全村5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自筹资金2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如果说改善村容村貌,是吴冬上任以来带给村里“面子上的变化”,那么股份合作就是带给百姓们“里子上的实惠”了。


“从什么地方为村集体增收?怎么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如何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这三个问题摆在了吴冬面前。通过多方考察调研,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多次召开会议,最终将目光投在了规模开发种植上,推开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一开始,村民对土地入股、开办合作社不了解,积极性不高,吴冬便带着村干部一家一户走访,一人一案动员。吴冬发动6名村干部、党员带头将土地流转入股到兴博丰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第一批35户村民陆续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确定了“保底+分红+劳务”的收益模式。当年,首批社员不仅获得土地流转金,还能按比例拿到分红。

看到首批入股的村民获得了收益,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参与进来,以土地流转费用托底,棉花产出效益高出部分由合作社和农户三七分成,加上农户务工收入,“三重保障”真正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已超过20万亩,村集体年增收50余万元。

种植合作社红红火火,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各种现代化农机具也陆续“落户”村里,但相互之间压价现象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一难题,吴冬引导村里农机大户以机具、资金等方式入股兴博丰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动种植合作社全程机械化。同时,引入“智慧管家”技术,发展数字高效农业,大幅提高棉花种植效益,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为更好地帮助流转土地后的村民能够再就业,吴冬组织村民成立了劳务输出协会,引导合作社聘用21名本村村民从事“田小二”工作,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帮助村民贷款,从资金上支持在家群众发展服装加工和餐饮业。目前,村里每年输出务工劳动力2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

这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让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吴冬也赢得了村民由衷地信任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发挥‘党支部+合作社’的优势,带领老百姓探索出更多适合我们村发展的路径,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说起今后的打算,吴冬胸有成竹地说。(博州“访惠聚”办公室 杨丽玲、董晔波 供稿)

真心为民 引领乡村振兴路-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