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记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北村党支部

日期:2023-06-01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红红的太阳照东方,身边的喜事一桩桩,党员干部到您家,今天聊聊二十大,党的光辉照我心,听我把家乡的变化夸一夸……”在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北村的木卡姆文化大院里,党员干部组成的“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传小分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汇成通俗易懂的宣讲词,一阵阵悦耳的快板声,一段段喜庆欢快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围观。

近年来,村党支部在博州中级人民法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强支部带班子、兴产业促增收,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从2017年的7.5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0.2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村庄美、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经村党支部和工作队研究,通过完善工作队员、村干部和后备力量“一帮N”传帮带机制,因人施策、因材施教进行全面培养。目前,村里12名后备力量中有6名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5岁。

库尔班娜依·司地克是土生土长的大河沿子镇人,她担任村委会主任以来,根据村情推进土地整合,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引导农牧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逐步形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富民产业,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80%。


了解经营情况

为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合作社还优先吸纳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村民艾买提江·买买提力高兴地说:“我家的20亩地流转出去了,村上考虑到我年龄大,出门务工不方便,就让我管理苜蓿地,负责浇水、施肥、接毛管,一年管理费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的2万元,全年有7万余元的收入,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在日常走访中,村党支部发现有很多村民有装修、木材加工和木器雕刻手艺,但产业规模小而散,没有形成规模和效益。

村党支部和工作队引导村民发挥自身优势,将有雕刻手艺的能人集中起来,积极引导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创业+就业”模式,开办了“美柜雕刻店”,组建一支有技术、肯实干、能带头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形成原材料提供、雕刻成品组装、运输送货、上门服务一体化集约化的产业链,实现集体和村民互利互惠。

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引进裁边机、大型封边机、编程板材雕刻机、大型吸塑机等设备,争取项目资金打造500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村党支部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入股合作社,帮助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今,雕刻店厂房共有大小设备10余台,实现年产值200余万元,带动就业25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

“下一步,如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群众‘愿意听’‘乐意听’,并把‘被动听讲’转化成‘主动交流’呢?”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永德的提问,引发了全体党员干部的讨论。

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精神富”。工作队员们从“案头”到“地头”,通过入户走访挨家挨户倾听村民的想法,把他们的困难诉求记录在册。

“小分队带来的文艺表演,既是老百姓喜欢的民间节目,又贯穿了党的惠民政策和关怀,通俗易懂。”村民阿布都江·克里木说。


开展宣讲(资料图)

为解决宣讲难题,村党支部发挥驻村工作队协调作用,争取项目资金70余万元,打造200平方米文化小广场,在木卡姆文化爱好者赛依不勒·乌拉因家的院内创办“木卡姆文化大院”,开展“小院讲堂”“非遗文化进我家”等文化艺术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抓好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而努力奋斗。”村党支部书记白岩说。

(博州“访惠聚”办公室 杨丽玲、马依努尔·阿不力米提、孔梦颖 供稿)

支部引领 奏响乡村振兴乐章-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