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科技种” 收获“致富芯”

——记新疆农业科学院驻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阿亚克浪喀勒克村工作队

日期:2022-11-30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郁郁葱葱的玉米田,饱满的苞谷穗整齐地排列在田间。在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阿亚克浪喀勒克村玉米种植示范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鲜食玉米,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凭借科学种植技术,我家7亩鲜食玉米纯收入能到2万元以上”。村民艾萨·伊萨克看着喜获丰收的鲜食玉米乐呵呵地说。

新疆农业科学院工作队驻村以来,发挥派出单位科技优势,通过优化农作物品种、种植结构、田间管理等措施,为乡村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领跑村民走出了一条农业科技致富路。


阿亚克浪喀勒克村位于南疆腹地,干旱少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作物品种落后,加之村民管理技术不足,农作物产量低。如何发展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工作队面临的一道“赶考题”。

“发展产业要“科技兴农”,农作物产量主要在于种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姚艳玲在村里召开的“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专题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目标已定,说了就干。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10万元,将村委会老旧房屋改造成村级实验室,用于检验作物种子品质,并成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对全村280名村民进行培训,其中5名村民被特聘为农技人员。

“银糯518,皮渣率只有4.83%,水溶性总含糖量达31.72%,口感好”。刚做完实验的特聘农技人员努尔艾力·麦麦提图尔荪激动地与研究员马君交流。

通过科学测定,工作队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引导14户村民先行试种鲜食玉米示范田122亩,选择早、中、晚品种适当搭配,首批在3月中旬播种,采用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种植早熟品种,每隔15-20天分批分期播种中、晚熟品种,实现错峰上市。当年,鲜食玉米亩产达13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3500元,户均收入3万余元。

工作队和村“两委”帮助村民艾合麦提·麦海提成立疏勒县玉鲜蔬菜鲜食玉米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村民科学种植。合作社精心选用优质玉米种子,运用赤眼蜂防治虫害,全程实行绿色种植。根据种植管理期不同需求,合作社为种植户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通过示范引领,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38户村民加入种植队伍。今年,全村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500亩,预计销售收入达120余万元,带动近40名村民在合作社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


“有了工作队的技术指导,今年我种的15亩鲜食玉米卖了5万元,这可比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经济作物收入高多了,我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村民阿皮孜·帕则力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项目资金250万元,建设鲜食玉米标准化加工厂,形成“种植、保鲜、加工、储藏、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6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2021年销售本村农产品100余吨,合作社经济创收100余万元,预计今年收入达120万元。

为提高品牌效应,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邀请专业传媒公司从产品包装、宣传策划、价格定位等方面出谋划策;与乌鲁木齐、喀什、巴州等地客商签订购销合同,一批批鲜食玉米从生产车间走向百姓餐桌,成为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黄金主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技术教给农民,让农民成为种植能手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将继续发挥科技带动优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培养更多本土科技人才,助力村民增收。”姚艳玲说。(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钟燕矫、郭涛涛 供稿)

播下“科技种” 收获“致富芯”-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