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学习与交流
  5. 详情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新疆历史

日期:2022-02-21
来源:张 成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新疆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新疆解放、发展和建设,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形成的不朽史实、革命精神,留下的遗址遗迹、建设成就,以及建成的纪念地(场馆)、标志物等为代表的红色资源,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是我们讲好党的新疆历史的鲜活印记,也是我们党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运用红色资源传承革命斗争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故居、林基路烈士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遗址展馆,清晰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新疆各族群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播撒革命火种的历史主线,反映出革命前辈和无数先烈不畏牺牲、顽强斗争、大义凛然,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个精神高地,树立了一座座红色丰碑。

1937年,中共中央电令西路军西进新疆。李卓然、李先念率领西路军左支队余部,历经千辛万苦进至星星峡,在陈云等人援接下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对外称“新兵营”。1937年10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设立。1938年后,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先后派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100多名中共党员到新疆帮助工作,促进了新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发展,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新疆革命斗争奠定了深厚基础。1942年,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新疆地方当局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监禁迫害,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共党员在狱中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革命气节,直到最后英勇牺牲。革命先辈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展现出的胸怀理想、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要通过现存的红色遗址展馆,全面学习了解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实现解放的历史,深刻认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真正明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倍加爱护和珍视党的革命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革命理想,继承和弘扬革命斗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扎理想之根,铸就信念之魂,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新篇章。

运用红色资源弘扬艰苦创业精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五家渠市军垦博物馆等为代表的红色纪念展馆,是兵团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历史的时空缩影,再现了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兵团精神。兵团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新疆各族群众艰苦创业、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新疆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1950年1月,驻新疆人民解放军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当年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3年,新疆军区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两个部分,其中生产部队建有军垦农牧团场43个,拥有耕地77.26千公顷。同时还兴办工业、交通、建筑、商业企业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为之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奠定了基础。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60多年来,几代兵团人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开创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塞外胜似江南的人间奇迹,兵团人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凯歌。

一部兵团屯垦戍边史就是艰苦创业的历史,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代表的红色展馆,再现了党带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扎根边疆、自主创业的艰苦历程,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实物,而是传承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面对新时代新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兵团精神,发扬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切实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敢于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运用红色资源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分布在新疆5600公里的边境线上的无数个边防哨所,犹如坚硬的铜墙铁壁,守护祖国的每一片山河、每一寸国土。其中红其拉甫边防哨所、神仙湾哨卡、小白杨哨所等红色哨所广为人知,还有以布茹玛汗·毛勒朵、拉其尼·巴依卡为代表的成千上万护边员的先进事迹,体现出新疆各族军民一心,共同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素有“雪域孤岛”和“西部天门”之称的红其拉甫哨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口岸,也是众多边防哨所的代表。红其拉甫哨所组建于1949年,几十年来,一代代边防官兵弘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等困难,常年驻守在海拔43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之上,在风雪高原筑起了一道坚固的边关屏障,边防战士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边防,为维护边境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用满腔热血书写着卫国戍边、爱党爱国的坚定理想。“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就没有我们的牛羊”,时代楷模拉其尼·巴依卡用实际行动,抒写了见义勇为、牺牲自己的时代答卷,也用一生践诺“三代守边、守望和平”保卫祖国的铿锵誓言。50年如一日的卫国护边模范布茹玛汗·毛勒朵老人,日复一日地在祖国边境线上刻写了无数块“中国石”。千千万万的边防战士和护边员们用一生践行了爱党爱国的崇高情怀,展现了守边护国、爱党爱国的质朴感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驻守祖国边境线上的无数官兵战士、常年守护祖国边陲普普通通的护边员们,铸就的红色边防,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鲜活、最真实的体现。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要向边防战士和拉其尼等护边员看齐,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的奋斗目标紧紧联系起来,在实干中爱国、在爱国中实干,把对祖国的热爱体现在每一滴奋斗的汗水中、每一步前进的足迹里,以国荣我荣、国强我强之心,勤奋进取、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运用红色资源砥砺拼搏奋进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新疆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其中,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代表性的有研发“两弹一星”的马兰基地,为偿还外债、助推“两弹一星”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等红色景点,展现出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新疆马兰的原子弹武器试验发射基地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留下了诸多国防将领和核试验科学家们工作和生活的印记。1959年6月,马兰基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成立,上万名解放军官兵从四面八方云集戈壁滩,拉开了核试验基地建设的序幕。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1996年7月30日中国暂停核试验,在这30多年时间里,先后有十万多各行各业的指战员、科研人员“干着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以苦为荣,艰苦创业,屡创核试验事业奇迹,建起了中国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孕育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被誉为“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的摇篮”——可可托海矿,在物资极度匮乏、技术资料几近为零的背景下,为“两弹一星”提供尖端原材料、为国奉献珍稀战略矿产资源、偿还外债的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可可托海精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又激励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兰基地、可可托海矿坑所折射出马兰精神、可可托海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疆大地的生动写照,是一代代建设新疆者实践发展中共同创造、传承、实践的核心价值观的总概括,是带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大力弘扬马兰精神、可可托海精神,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把艰难困苦当作成就事业的磨刀石,甘愿吃苦,勇于创业,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遍布新疆大地上的红色资源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路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引领我们永远向前、永远奋进的精神坐标。让我们循着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岁月,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激发奋斗精神,凝聚拼搏力量,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新疆历史-昆仑网—新疆党建网